2.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文字不工整、不规范,错别字较多。
(2)相似知识混乱,学生对相似知识掌握不牢,学生占便宜的现象普遍存在。
(3)看图知识掌握不好。例如,选择题24中,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不明确;材料简答题33中,无法正确分析材料中的两张图片。不能以紫荆花和荷花思考港澳回归为判断依据。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例如,第34题的第一个问题是:素材1的歌词反映了哪些历史事件?许多学生回答*和**,这反映出学生未能正确分析历史事件最关键的信息。
(5)审核不到位。在这次考试中,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是很好。选择题的错误较多,特别是第10、20、24、28题和材料题31(5)的错误率较高; 33(3); 34(1)主要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扎实,没有真正理解,只是死记硬背。
3。改善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授与实践相结合。
2。在注重教授基础历史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观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并着力培养学生宝贵的创新意识。
3。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在课堂上多介绍课外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4。注重学生分析、总结、综合能力的培养。分析、总结、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5。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复习题,如何寻找试题中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6。加强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历史术语和全面完整回答问题的能力。强调考生在考试时一定要逐点书写,并注意组织清晰。尤其要注重答题写作的连载。
7。要注重历史与地理、文学、政治知识等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这是初步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博大精深的历史内涵本身就注定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场所。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上下寻找!让历史陪伴学生快乐成长!明天将会更加辉煌!
如何写绩效分析5
本次考试是开学以来的第二次月度考试。它结合了技能考试的思路和方法,测试学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总体来说,这次考试的成绩并不理想。现将本次考试的试题及结果进行如下分析和总结:
1。考试成绩分析:
参考编号:38 实际测试编号:37 通过率:47.3%
通过人数:18 优秀人数:3 人 优秀率:7.8%
最高分:84分 最低分:12分
平均分:55.36分
2。试题分析
这次考试结合了高考技巧的变化,尤其是自创效果部分。试题灵活,要求考生认真审题;必做效果被添加到技能操作中。试题涉及知识量大,试题覆盖面广。大的;网页的基本操作、文字处理、表格图像操作没有太大变化,内容和难度与平时练习操作没有明显区别;网页加大了显示效果的考核力度,难度加大;总体来说,这次的试题比以往更加灵活、难度适中,能够更好地测试和区分不同水平的学生。
3。主要问题
1。知识点记忆不清,尤其是基础操作中的理论知识;
2。对问题考虑不全面,没有认真复习题目,导致操作不规范;
3。学生基本功不扎实,基础薄弱,理解力不达标。
4。操作速度太慢,双手使用效率太低,浪费太多时间。
5。图像处理占用大量时间,过于注重细节而忽略整体。
6。考试过程中任何时候都无法保存,导致考试结束文件出现错误。
7。做不到最基本的预览,导航混乱,无法实现自由跳转。
8。无法应对技能考试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因情绪波动而影响考试。
4。反思与规划
这次考试和之前的考试有明显的对比。学生对这次技能竞赛式的考试更加满意
公式显然不适用。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时间不够。通过率只有47.3%,优秀者只有3人,这与平时的训练差距很大。取得这样的成绩,我认为与教学方法的改进有很大关系。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用学生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帮助,提高基础差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能让学生学得更好。学生在监督和帮助其他学生的同时享受学习的乐趣,刺激他们更好更快地接受新知识。同时,日常计算机训练时必须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在效率的基础上取得成果。
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都在50-60分之间,这说明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针对这次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我想通过以下几点来改进:
1。更新教学内容:教材更新缓慢,教师在备课时要及时讲授内容,让学生不慌不忙。
2。打牢基础:主要加强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的训练,必须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