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政治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
1.我知道,父母养育孩子是很辛苦的。我是在父母的呵护和呵护下长大的。
2.知道自己应该尊敬、爱护父母,做一个尊敬、爱护父母的好孩子。
情感:
1.感受父母对你的爱,培养爱父母的情感。
2.立志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行为:
1.说话要有礼貌,并向父母问好。
2.外出和回家时都要向父母问好。
3。吃饭前先想想父母。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根据小学一、二年级课程标准《孝敬长辈》的相关规定而设置。孝敬父母的教育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然而,有些家长过于关心孩子的生活,对孩子的教育不够。结果,有的孩子只知道如何被爱,却不知道如何爱别人。他们认为父母的关心和照顾是应得的,不知道如何报答或爱父母。因此,加强对父母的孝道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
本课主要教育学生了解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体验父母的爱,从而激发他们对父母的爱,促使他们采取行动孝敬父母。为此,安排了本课的课文,内容是关于父母的。 小兰生日那天,小兰看着自己从小到大的照片,回忆起小时候父母养育她的辛苦。成长。她对庆祝生日有了新的认识,于是她把蛋糕送给了爸爸。妈妈先吃饭的故事。这也是正文的重点部分。情感的升华才是难点。文中之所以选择这个故事,是因为庆祝孩子的生日在当前的家庭生活中很常见,通过这样的故事来教育学生更加友好。
本课和下一课都属于“孝敬长辈”的美德。本课重点是孝敬父母的教育,下一课重点是孝敬祖先的教育。两节课的一些教育要求是相同的,比如:懂得如何养育后代,所以我们要尊重他们,要有礼貌地和他们打招呼,出门回家都要打招呼,然而,父母和祖父母的年龄不同,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也不同。所以,这两节课的教育还是有区别的。教学中要注意这两节课的差异。
文中还安排了小兰对父母礼貌的其他行为,即练习部分的“看看”栏目。目的是给学生举一些具体的行为事例,鼓励学生向小兰学习,达到本课的目标。行为目标教学。
教学建议
本课教学时应注意四点。
1.本课程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要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通过体验父母对孩子的“爱”,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教学中必须渗透“爱”的情感,不仅要感性与理性交融,更要以行动相结合,以情感推动行动,以行动表达情感。
2。本课教学应加强行为引导。小一年级的学生往往有一定的认识和情感,但不知道该怎么做。或者他们可能在课堂上很兴奋,但课后却保持不变。本课程的教学应在激发学生对父母之爱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的行为要求,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循这些行为要求。
3。本课程的教学要紧密结合学校、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生中寻找好的榜样,用身边榜样的现实事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以便教学更有针对性。但要注意坚持正面教育,用正面榜样鼓励学生认识到自己过去的不足。不要过多关注学生的错误。
4. “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的教育体现在一、二年级的重点。安排了五个班级,部分内容在二年级教学中进行。今后,这种教育仍将在各年级进行。因此,在一年级进行这种教育时,并不要求是完整的、高水平的。要认真体现一年级教学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符合小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我爱爸爸妈妈
教学目标
认知:
1.我知道,父母养育孩子是很辛苦的。我是在父母的呵护和呵护下长大的。
2。知道自己应该尊敬、爱护父母,做一个尊敬、爱护父母的好孩子。
情感:
1.感受父母对你的爱,培养爱父母的情感。
2。立志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行为:
1.说话要有礼貌,并向父母问好。
2。外出和回家时都要向父母问好。
3。吃饭前先想想父母。
教学重点: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
教学难点:小兰体会到了父母养育她的辛苦,对生日有了新的认识。生日这天,她应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她把自己的生日蛋糕送给了父母。
教具准备
1.动画课件:《我爱爸爸妈妈》。
2。音频:录制的故事《看谁做得好》
3。文字信息:《小明和妈妈》
教学过程
推出新课程
1.同学们,谁能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是谁?
2。同学们,你们家都有哪些人呢?他们如何对待你?
3。同学们,你们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又是怎么长到这么大的?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过渡语言:好的,所有的学生都提到了他们的父母。现在让学生谈谈他们的父母对你做了什么。你认为哪些人爱你,哪些人不爱你?
1。谈谈你的父母
1。学生回答并讨论。
老师提示:刚才同学们给出的答案很多都是相同或相似的。现在请你将刚才回答的问题一一写下来,然后分组讨论、总结。你的父母爱你的原因有多少?有多少人不爱你?然后各组代表汇报结果。
学生分组讨论、记录、总结、报告。
老师总结:父母对我们的爱几乎是一样的,不爱我们的人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最突出的是,父母打孩子屁股是否是一种不爱你的行为。呵呵,这个问题有点问了,就这样吧!现在我们采取正反辩论的形式。那些认为自己不爱你的学生坐在左边,你是反对派。自认为爱你的学生坐在右边,你就是肯定的。我(老师)是主持人。
板书:说说爸爸妈妈
2。如何理解爸爸妈妈
1。关于父母打孩子是否是不爱孩子的行为的辩论比赛现在开始了。
正方同学发言。
在扩展信息中显示《小明和妈妈》
故事里,小明的妈妈打了他。你不觉得她妈妈不爱他吗?事实上,情况可能恰恰相反。他的母亲非常爱他,不愿意告诉他家里的困难,但当时她可能也没有办法,只能打他。但我们不同意父母打孩子。我们可以说服家长去教育他们,或者和老师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另一边的学生纷纷发言。
正反双方争论激烈。
老师部分:正面学生讲的故事很感人,负面学生讲的也不错。父母打孩子屁股,并不是因为他们不爱孩子,而是他们的教育方法有些错误。但我也不同意父母打孩子。你可以说服教育,或者和老师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现在让我给你看一个动画。我们来评论一下小兰做得好不好。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演示动画:我爱爸爸妈妈下载
老师总结:小兰把蛋糕送给了妈妈,说明她理解了父母养育她的恩情;小明把骗妈妈的钱还给了妈妈,这说明他也明白父母的恩情,也明白父母的恩情。我们知道父母爱我们,那么我们是否也应该给予父母同样的爱呢?现在请各小组谈谈如何向父母奉献爱。
板书:了解爸爸妈妈
3。如何爱父母
学生们回答。
播放录制的故事:《看谁做得好》。让我们看看我们是否做得和我们的同学一样好。
老师总结:看,故事里做了什么,学生也做了。在家听妈妈的话,别惹她生气;努力学习,让父母幸福;外出时告诉父母,回来后给父母打电话;吃饭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父母。
板书:爱爸爸妈妈
4。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
游戏: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就是每天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能坚持下来的同学将是最后的胜利者。
黑板上写着: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
5。探索活动 说说我的父母
5。结论:
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板书: